首页
>新闻资讯>企业要闻
鄂北“玉腰带” 淙淙润一方
  湖北地区河湖众多,水资源丰富,鄂北却是旱区,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。由此,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应运而生,该工程一经开工就备受关注。其中,由公司承建的孟楼渡槽项目因其复杂的工艺、宏大的规模、高规格的施工标准在鄂北地区控制性输水建筑物中独树一帜。

 技术创新为渡槽“保驾护航”

  从孟楼渡槽项目部远望,一条“巨龙”腾空跃起,在鄂北大地上自西向东蜿蜒。孟楼渡槽全长4.99公里,由164榀预制渡槽构成,单榀渡槽长30米,重达1200吨,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上最长的预应力渡槽,单跨过水断面、单跨重量最大的多肋矩形预制输水渡槽。

  渡槽预制工艺复杂,工序多达35种,传统工艺是先建模,再在模内绑扎钢筋笼,然后浇筑。为保证工程进度,项目部发明了渡槽建模和钢筋笼绑扎同时施工法,施工难度非常大。绑扎好的钢筋笼长30米,宽八九米,高七八米,“把这个80吨重的巨无霸吊进预制台座中,误差要控制在1厘米之内。项目部仅这一项创新,就为项目节约大量时间成本。”项目总工程师王光辉说。

  据项目负责人王国旺介绍,工程开建以来,项目部专门组建了创新小组,充分采用新工艺、新方法。仅这一个渡槽项目,申请专利17项、授权专利10项,获水利行业工法1项,部分施工工艺标准超过国际标准。一个个数字跃然纸上,它们组成了孟楼渡槽项目最亮眼的简历。

    细心呵护让渡槽“肌肤光滑”

  目前,项目部已顺利完成全部164榀槽身预制。在制槽区可以看到,工人们在有序地进行预应力张拉、混凝土强度检测,忙上忙下为槽身拆模,清理废弃物件材料。而整齐排列在存槽区的十余榀渡槽,雄武如“哨兵”,又细腻若“美人”。

  每一榀渡槽何以如此“肌肤光滑”,这里面又藏着怎样的门道?

  “看似简单的混凝土搅拌,都有非常严格的技术标准。”技术负责人介绍,为防渡槽产生裂缝,混凝土拌制温度高不能超过28℃,低不能低于5℃。但是天气不会尽如人意,怎么办?夏天,技术人员用喷水装置和制冰装置,拌制前用冰水喷淋,拌制过程中加入冰块降温。冬天用棉被将砂石、水泥盖住防冻,拌制时加入一定比例的热水。平均每榀浇筑时间达十六个小时。施工员小刘笑着说:“这每一榀渡槽可‘娇气’呢,我们必须小心伺候着。”

  槽身浇筑是至关重要的一步,渡槽浇筑后的养护也非常关键,通过自然养护凝固,需28天才能达到要求强度,易产生裂缝漏水,并在养护过程中浪费大量水资源。为节约水源,防止裂缝,技术人员发明了渡槽蒸汽养护装置,让浇筑好的渡槽在蒸汽罩中蒸36个小时,湿度控制在93%,温度控制在40℃—60℃。通过这种方式渡槽只需30小时,就能达到设计强度的90%。项目部形象的将这比喻为“蒸桑拿”。通过这些工艺创新,节约了大量养护成本,且浇筑的渡槽无一榀出现裂纹。

  走进吊装好的渡槽,仿佛进入时空隧道。记者看到,在每榀渡槽边缘两边,各有13个向外凸出的立柱。技术人员介绍,这是渡槽的“加强肋”。由于渡槽是空心结构,为增加渡槽承载能力,特意设计了‘肋体’,为槽体“强筋壮骨”。

  “每一榀渡槽的浇筑养护、每一道工序,施工人员都是精心操作,像呵护婴儿一样呵护这每一榀渡槽。”王国旺说。

    “生态施工”彰显人文情怀

  鄂北水资源配置工程是湖北的重大民生工程,也是一项重大生态工程。工程穿过众多村庄和田地,如此大规模的施工,如何把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小?

  在孟楼渡槽项目部的混凝土搅拌站旁,感觉空气仍然清新,没有大量粉尘。记者看到,为了减少扬尘排放,每个搅拌水泥罐都安有电子收尘器。在搅拌站附近,还建立了三级沉淀池,废水沉淀过滤后比地表水还要清澈。“为防止施工破坏水质,在渡槽桩柱选址时,特意避开小河小沟,整个渡槽300多个桩柱,仅有一个建在河沟中。项目部还制定了水保环保工程实施方案,沿线像卷地毯一般,将耕作土层保护好,待工程完工后复耕。”王国旺介绍道。

  “为把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绿色生态工程,项目部积极开展劳动竞赛及科技创新活动,推广新技术新应用,为生产提档加速,提高生产效率,确保工程保质保量按期完成,努力将鄂北工程打造成‘永久、生态、高效、廉洁”的民生工程’,向鄂北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。”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高义强说。

  截止目前,孟楼渡槽项目已完成145榀槽身精准架设就位。建好的渡槽横跨在老河口的平地上,远远望去,宛若一条“玉腰带”,嵌在方圆百里翠绿的麦田上,系在鄂北大地上,挂在建设者的心上。


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